第一百二十回(5)

关灯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他们过宣州到歙州,不久天就黑了下来。约莫戌牌时分,他们转过弯,来到帮源峒路口。见有几个小喽啰在放哨,吕方便上前告诉他们,说梁山泊弟兄前来拜访方公。他们早已得到消息,一听说是梁山弟兄,几个人一商量,便着一个人跑向帮源洞去报告方腊。然后另两个带着宋江一行向山洼深处走去。

却说方腊得到小喽啰报说,立即同圆觉大师一起前来迎接,自然也知会了戴宗和萧逸一同前来。小喽啰们手擎火把走在前面,不多时便与宋江他们相遇了。方腊紧走几步,拉住了宋江的手道:“逍遥楼一别,已有二十年了吧,今日使得相会。”宋江道:“可不是么,我们都老喽!”

这时,圆觉大师也迎住了吴用道:“学究此次陪同宋头领前来,一定是为我等的出路而来?”吴用道:“大师心知肚明,恐怕大师心中早有数了!”圆觉大师笑着道:“军师多谋善断,自然有更高明的眼光。”吴用道:“咱们还是从长计议吧,今日来就是想听听大师和方公的意见!”圆觉大师点点头。

方腊把宋江和吴用让进洞里,当即让吴升安排酒宴为梁山众位头领接风。平时用作会集群臣和诸将的大殿里灯火辉煌,中间一张大桌子上坐着方腊、宋江、圆觉大师、吴用、方垕、方肥、娄敏中、祖士远、高玉。梁山泊其他头领由方貌、王寅、吕师囊、方七佛、沈寿、石生等作陪,又开了四张大桌子,分别位于中间大桌子的四个角上。

宴席开始,方腊致祝酒词,然后双方头领站起来,共同干了一杯。众人坐下后,方腊道:“宋头领、吴军师及众位头领旅途辛苦,今晚咱们只管吃酒,不谈别的,请各位开怀畅饮。”双方头领皆大欢喜,互相敬酒,觥筹交错,直饮到更深方散。桓逸和杜敬臣早已将梁山头领的客房安排停当,席散后梁山众头领安歇不题。

次日辰时,方腊和圆觉大师将宋江和吴用请来,在方腊的客厅里叙话。方腊道:“此次宋头领和吴军师一同前来,一定有大事相商!”宋江道:“嗐!真是往事如烟呀。本来我等逍遥楼相会,原打算推翻宋朝,共建清平世界,谁料想被金人横插一杠,搅乱了我等的计划!”方腊道:“世事难料,或许这就是天意吧!”说起宋金之争,四人又是一番感叹。他们感叹金军的强势和疯狂掳掠以及宋朝皇帝的软弱、昏庸和无能,感叹岳飞的被害,又痛骂了秦桧等奸臣的卖国和主和派的误国等等。

接下来,宋江又道:“方公,时至今日,二十多年过去,我们都老了,宋金之争已经平息,金国总算出了一个开明皇帝,我等今后该怎么办呢?还有什么雄心么?”方腊道:“到了这把年纪,我是心灰意懒了!宋头领你是怎么看的?”宋江一听方腊的话,赶紧道:“我觉得,如今天下太平,我是打算解甲归田了!不知方公意下如何?”方腊道:“咱俩想到一块儿去了。大师和吴军师还有什么高见?”圆觉大师道:“现如今,金国皇帝英明,大宋朝乾道皇帝也是一个圣明之主,只要百姓安居乐业,我等还有什么可说的呢?既然陛下和宋头领都有此心,老衲也要重回宝光寺了!吴军师怎么看?”吴用道:“哈哈,我等这就叫做不谋而合。不过,咱们必须给宋金两国皇帝讲明,咱们愿意做他们的良民,但要两国今后相安无事,与民生息。如果有谁再生事,我们的后代还会再效黄巢,再作冯妇,叫他们好自为之!”方腊道:“那好,梁山泊那边属金国地盘,上书金国皇帝的事就由你们去办,上书宋朝皇帝的事由我们来做,咱们分头做完这件事,就解散军队,都回乡种田去。咱们也是大干了一场,将来对我们的晚辈讲,咱们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起事的。如果将来有一天,无论是金国,还是宋朝,只要对不起百姓,叫他们照样举大义,讨无道!”就这样,他们达成了一致意见。数日后,宋江和吴用告别了方腊和圆觉大师,回到梁山泊。

却说方腊和宋江分头向宋朝皇帝和金国皇帝上书,书中恳切地陈述了他们的意见与打算。不久,他们也都收到了两个皇帝的回复,叫他们放心回乡,并表示一定恢复生产,与民生息。此后,确实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两国相安无事,百姓安居乐业,社会比较稳定,经济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不久,方腊与宋江传令解散了军队,将士们都愿意回乡。金世宗和宋孝宗也都对他们予以了照顾,给他们分得土地、牛羊等,一个时期内,他们也算心满意足。

却说鲁智深、武松回到梁山后,见宋江与方腊约定要解散兵马,遂收拾一番,提前告别宋江,要往各地云游,宋江心里十分难受,依依不舍,但事已至此,离别是迟早的事,于是挥泪而别。

鲁智深、武松离开梁山,便商议往何处去,后来决定南下杭州。因为他们到过杭州,觉得那个地方不错,虽然是宋朝的都城,但现今却没有什么顾忌。一个月后,他俩来到位于钱塘江边的六和寺落脚。

不久的一天夜间,他们和僧人们正在禅房打坐,忽然听到排山倒海一样的轰鸣声,问僧人这是什么声音,那些僧人说是潮信。鲁智深又问什么是潮信,那些僧人解释说,钱塘江每年八月中旬都要有大潮从海上滚滚而来,又因为每年都是准时而来,故又称为信。鲁智深听到此,忽然想起师父的谒语来——“见潮而圆,见信而寂”。于是他寻思道:“莫非我该寿终正寝了么?”于是,他平静地对武松道:“兄弟,我今年已七十三岁了,按师父谒语我要圆寂了,我就此坐化了吧!”他随时向寺僧讨了些热汤,沐浴后换上师父所赠僧衣,去那法堂上取了一把禅椅,当中坐了。武松在香炉中焚了一炉好香,又央求六和寺住持率众和尚诵经超度鲁智深。木鱼响过,自此鲁智深再也没有动静。

再说武松在六和寺陪伴师兄十年,后来到八十岁善终,也应了智真长老的谒语——还归一水间,即钱塘江边。这是后话。

且说方腊解散天元军后,圆觉大师便要回宝光寺。陆行儿也想随圆觉大师前去,大师道:“数年后,等你孤身时再来!”陆行儿尚未明白大师的话,大师已飘然而去。数年后,娄晓倩病死,陆行儿只剩下孤身一人。此时,他才想起圆觉大师的言语,寻思道:“看来圆觉大师早已知晓自己的未来。”于是收拾行囊,独自一人投宝光寺而来,圆觉大师便给他剃度。又过了几年,圆觉大师圆寂,陆行儿接替大师做住持,只到百岁圆寂。正是应了智真长老“百年名利淡”的谒语。

天元军解散后,方腊又回到歙州老家,于山中搭一草庐,与兄弟方貌闲居不数年,至八十八岁善终,葬于祖茔中。后来方貌死后,家乡百姓在歙州山中建一双雄祠,以示对方腊、方貌兄弟的纪念不题。

却说梁山兵马和天元军解散后,将士们各自返乡,安居乐业,过了一段逍遥自在的日子。但后来又生出一些不平事,惹恼了一些将士,遂又发生了一些故事,并为后人传颂,如打渔杀家、李俊出海、行儿杀庙、韩明刺官等,为后人编成评书、戏剧,久传不衰。

南宋后期,方腊和宋江的义举得到了老百姓的称颂,纷纷为他们修建祠堂和庙宇,时时祭祀不绝,这是后话。后来,为了褒扬他们的义举,据说金国皇帝和宋朝皇帝也都分别颁敕赐钱,叫当地百姓于梁山泊和帮源峒修建庙宇祠堂,并将原有建筑翻修加固,让后世百姓时时瞻仰不辍。此后两处将领累累显灵,梁山泊和帮源峒一带,旱祈雨,涝祈晴,无后求子,无钱求财,无不灵验。再后来,历代对梁山泊和帮源峒都有增修。明朝万历年间,青溪百姓奏请朝廷,于帮源洞内塑方腊、圆觉大师、陆行儿等天元国君臣及一百余位将领塑像,四时祭祀。帮源洞口有一对联云:百战英雄兴浙地,千年晓月映关山。

表达了浙江百姓对方腊等江南豪侠的怀念之情,至今遗迹尚存。史家有诗叹道:盘古开天宇宙间,史家著作妖魔篇。

不是朝中生鬼魅,何来在野聚英贤。

秋风铁马志方满,暮雨关山意更坚。

谁识作者书中意,请尔看官过眼烟。

褚先生语:戴宗、萧逸在会宁向金世宗展示技艺,震撼了金国君臣。难得金国出现了一个好皇帝,虽然没有归还宋朝土地,但也使得宋金两国维持了一百余年的和平相处。方腊、宋江两位英雄大闹宋末,自此收场。时势造英雄,也淹没英雄。他二人及其众弟兄重归田里,或许就是他们最好的,也可以说是应有的归宿。

(全书完)(未完待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热门推荐: 最初的寻道者 重生后我渣了死对头 席爷每天都想官宣 茅山捉鬼人 修罗天帝 美人图 美女总裁的最强高手 护花高手在都市- 捉鬼龙王之极品强少 穿成前任叔叔的掌心娇
相关推荐:离柯南远一点龙武真皇魂武帝皇仙武神皇豪侠武夫当立四合院:从何晓开始到香江大时代传奇龙法师都市兵王护美行我濒临倒闭的恐怖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