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真的可以开挂》

关灯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11.《真的可以开挂》

厚德之人,必有厚报。

心存厚道,才能微笑着面对风雨人生,才能以一种更加自然的姿态去面对生活中的潮起潮落,才能心存仁爱之心,与身边的人和睦相处;心存厚道,才能知足惜福,不再沉沦于浮躁的现实悲凉之中,担负起生命赐予我们的责任,让自己快乐。

谁不想着快乐是常态呢。

行家一开口,就知道有没有。

秦秀对邓向阳颇为欣赏。这人不亢不卑,不谄不媚,他对搞工业很有见地,没有浮言华语,没有花哨琐碎的小动作,很是实诚。不错。

秦秀同志很享受午茶时光。

“我们正准备从外面引进专业人才呢……真的没想到,在我们政府机关里,还有你这样能够搞工业的人才。”秦秀说着,就掏出手机来,当着大家的面,给农委主任刘康打电话。

刘康在电话里答应得很爽快。至于背后有多少人跑了多少夜路,走了多少门子,多少人竹篮子打水一场空、多少人羡慕嫉妒恨,就不得而知啦。

秦秀办事,喜欢雷厉风行。有县委书记出马,事情自然很顺利。没有悬念,一锤定音。接下来走程序,就吩咐给身边的小晴宝贝了。

邓向阳竭力掩盖住梗在胸口、几乎喷薄而出的狂喜,深情地看了李林熙一眼。

可别。可别爱上我。

这话应该是对小晴说的。她无意中做了一个小动作,与李林熙十指相扣。两个人很久才回过神来,李林熙被烫着一般,小晴也惊得立马抽回手,脸上嫣然若霞。

李林熙吓了很大一跳。

这一切,都被秦秀看在眼里。他没有说什么,不动声色,若无其事地与邓向阳大谈着龙窑镇的总体布局。

二点半,秦秀的车准时过来接。邓向阳告别李林熙,奉秦秀之命跟着他们一行向龙窑镇进发,加入了调研的队伍。与偏县委书记同坐一辆车,他一出场,就让人们吃惊不小,纷纷刮目相看。

龙窑镇镇委书记唐庆生和镇长曾祥庚,早早地就开车在红星瓷厂门口恭恭敬敬地候着。

这次调研的重点,是红星瓷厂。私人老板叫曾昭展,小个子,却有财大气粗的做派。他在前面带路,引领一行十几个人,从模型车间,走到制泥车间,然后是热热闹闹的成型车间,汗蒸火烤的窑炉车间,最后走到贴花精烧的成品车间。一路上,他得意洋洋地向大家介绍,他的厂里有多少台机械,多少员工,多少销售额,今年的目标是多少。邓向阳心里知道,这些都是虚的,表面的繁荣。走过场,鬼晓得里面有多少水分。他看得出,红星瓷厂自从接了已经倒闭的省瓷厂的盘,依然工艺老旧,设计没有新意,采用原始的销售通路,无异于老瓶装新酒。

按照日程安排,接下来的调研会议,安排在厂部会议室。会议由县长谢红专主持,他说完开场白,就把接力棒交给镇长曾祥庚。曾祥庚获得发言权,他翻开一大叠打印出来的发言稿,从国际风云到国内形势,再讲到承阳工业的大好势头。还没有念三分钟,就被秦秀毫不客气地打断了。

秦秀做了一个压下去的手势,清咳了一声,抢过话题:“我们今天是来调研的,不是大老远跑过来听你作报告的。既然形势一片大好,我倒想请问曾祥庚同志,龙窑镇作为我省的一个有名的工业重镇,为什么走到今天这样凋落的局面了。”

秦秀做工作还是有两把刷子的,要方法有方法,要魄力有魄力,被誉为承阳有史以来建树最大的县委书记,这是大家有目共睹。

“曾祥庚同志,你在龙窑镇当了快十年的镇长、副镇长,是不是该考虑挪挪位置了。”秦秀此言一出,语惊四座。

大家面面相觑,谁也不能够判断,紧接着是福是祸。这些都来得毫无征兆,人们纷纷把目光集中到贴身机要大臣、县委办公室主任刘嘉和张秘书身上,试图看云识天气。刘嘉和张秘书二个人自己心里也没底,只得埋头做记录。

秦秀顿了顿,眼神扫视了整个会场一遍,才继续道:“大家有目共睹,龙窑镇作为全国储量最大的高岭土出产区,作为省内几百年来有名的工业重镇,现在只能靠出卖原料勉强度日,发展滞后,拖了全县的后腿,我们该好好找找原因,谋划谋划了。传统工业之所以崩溃,源于没有与时俱进,毫无创新。创新的内容第一,一切都应该是围绕创新的内容去展开的,而不是夸夸其谈。”他劈了几板斧,人们才明白过来,事情很严重,“今天我们过来调研,就是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邓向阳同志一直在农委工作,我们今天带他过来,大家不妨听听他的见解。”他的意思,让农委的同志出来搞工业,谁都觉得有点不可思议。

不过,在邓向阳开口发言以后,人们很快就改变了这个看法。

“现在是工业时代,信息时代,而不是买竹子做架板就可以谈发展的旧时代。关于创新,我们应该有着清醒的认知:我们不玩创意,而是用创意解决问题。龙窑镇一步一步走着下坡路,从产业布局、成本结构、工艺水平和创新观念这几点,就完全可以找到原因。我们所说的创新,本身就是打破限制。我虽然一直在农委工作,但是在大学是学工业设计的。在读书的时候,就对全省所有的大型企业,做过全面的调查。接下来,我们所要做的创新,是在媒介碎片化和消费者主导的新信息环境下,能真正帮助到企业的创新,而不是玩创意夺眼球这么简单。”邓向阳从来没有在这样的场合、坐在主席台上发言。他的话音刚落,台下立即议论纷纷,但都是肯定的态度。他背负着尚方宝剑,底气自然足了,语惊四座,带来了一轮前所未有的“冲击波”。

“现在的龙窑镇,还一直在走着传统销售的老路子。我认为,依靠自传播才是营销的未来。让营销打开渠道,让广告成为新闻,让布局带来升级,这才是唯一的发展之道……”他的发言,持续了十分钟,有的放矢,针砭时弊。这时候,人们才信服,信服他的独特才干,信服秦秀独到的眼光,纷纷拭目以待。

“我的意思,让邓向阳同志在龙窑镇扎根三天。三天之内,做出系列的整改报告,包括新举措,新方案,提交给我。然后,我们班子成员再展开讨论,决定下一步行动。我们等不起了,再不能做老生常谈。老的尽头,就是死路一条,所以,该换的坚决换,该上的坚决上。不知道大家还有没有别的意见?”在这样的会议中,表面上,书记一把手与其他班子成员一样,对于某个决议只有一份建议权和投票权,一把手的抉择无法影响到其他常委的选择,这就避免了一家独大,搞一言堂。但是,体制的生态中,总是盘根错节的,人们难免要受到很多东西的影响的。

一把手的话,谁敢当做耳边风?在实际操作中,书记本来是当地的最高权力拥有者,是班子的主导者,在某种程度上,甚至会直接影响到其他人的升迁。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家不得不仔细考虑一把手的意见,最终形成决议。

如果说,邓向阳的发言,是吹过湖面的清风,秦秀的提议,无疑是盛夏的一场暴雨,没有任何征兆,风骤雨急。在座的都被淋了个遍,最悲催的,当属龙窑镇的镇长曾祥根了,他的位置摇摇欲坠,眼看着就被浇了个透心凉,淋成了落汤鸡儿。

不上则下,不进则退,一岁一枯荣,这就是生态。

在体制内,谁敢不适应这样残酷的法则?谁也逃不过这样的轮回。

受几千年所形成的阶级观念的影响,谁敢不买书记的账,又有谁会冒着得罪一把手的巨大风险去反对他的意见呢,那岂不是作死?没有例外。

县长谢红专首先表态认可,接着就是班子成员按照顺序发言,无一例外都支持秦秀的意见。

在急流中,打下一棵桩子,今天的调研会,让秦秀很是满意。他想喝酒了。

安放好邓向阳,在回程的途中,他给李林熙拨去电话,得知他已经回到樟树乡,叹了一口气。

“让他们都回吧!我们现在去樟树乡,你都联系一下。”秦秀对旁边的刘嘉吩咐道。于是,车队停下来,张秘书坐上人大的车,一起回县城了。刘嘉在车内,给李林熙拨去了电话。

“老公,我送你吧!”

小晴说着,一直把李林熙送到了乡政府,小姑奶奶似乎还没有要走的意思。她如果留下来,谁都知道,会发生什么,这让李林熙如坐针毡。

幸亏刘嘉的电话,救了驾。关键时刻,总是这个老哥哥,给自己带来柳暗花明,这让李林熙感激不已。如今秦秀亲自过来,一可以解了小晴紧箍咒一般之包围,二可以力促剪彩仪式如期进行,圆满成功。峰回路转,没有比此更好的局面啦!

【作者***】:年过完了,大家撸起袖子加油干。(未完待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热门推荐: 席爷每天都想官宣 茅山捉鬼人 穿成前任叔叔的掌心娇 修罗天帝 捉鬼龙王之极品强少 重生后我渣了死对头 美女总裁的最强高手 美人图 护花高手在都市- 最初的寻道者
相关推荐:仕途人生文娱天王鸿运官途官途借势官路崎岖网游之凯撒大帝暗影谍云女看守所长药材供货商国术疑云